9月28日,第五届中华药膳烹饪大赛在浙江磐安圆满落幕。经过前期初审,全国80余支报名队伍中脱颖而出的30支参赛队,带着各自的药膳匠心同台竞技,最终角逐出特金奖1名、金奖6名、银奖12名、铜奖6名及优胜奖5名,为中华药膳文化交流写下生动注脚。
颁奖仪式
大赛开幕仪式于此前隆重举行。磐安县委常委、副县长卢理强在欢迎辞中表示,磐安始终珍视药膳文化传承,此次赛事为各地药膳从业者搭建了交流平台,期待以膳为媒,推动药膳产业高质量发展。中国药膳研究会蒋健会长则围绕“药膳技艺传承与标准化”展开讲话,强调要让“医食同源”理念更好融入现代生活。随后,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乔杰宣布大赛正式开幕,现场30支来自江苏、陕西、重庆、河南、海南等省市自治区的参赛队代表掌声雷动,赛事氛围瞬间拉满。
9月28日的决赛环节堪称“舌尖上的较量”。30支队伍需在3小时内完成冷盘、自选药膳、指定药膳三道菜品的制作,其中指定药膳环节尤为关键——组委会统一提供石蛙作为核心食材,配伍药材则由各参赛队自主携带,既考验队伍对食材特性的把控能力,也为药膳创新预留了充足空间。
比赛现场,操作台前一派忙碌景象:有的队伍专注雕琢冷盘造型,用山药、胡萝卜等食材还原药材形态,兼具观赏性与文化感;自选药膳环节,各队亮出“看家本领”,或主打温补养生,或融入地方风味;指定药膳比拼中,参赛队围绕石蛙展开创意搭配,有的以黄芪、当归提升滋补功效,有的结合地域口味创新调味,有的一蛙“两吃”,将蛙肉做包子、蛙皮与皮熬汤,每一道菜品都承载着对药膳理念的独特诠释。裁判组从食材配伍合理性、营养功效、风味呈现、摆盘设计四个维度综合评审,确保奖项评选专业公正。
参赛队在精心制作(本照片转载于钱江晚报)
本届大赛两大特点格外亮眼。一是学校参赛队伍占比显著提升,除浙江本地多所职业院校组队参赛外,陕西、江苏等地的烹饪专业院校也积极参与,学生选手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思维,为赛事注入年轻活力;二是创新药膳作品占比超六成,不少队伍打破传统药膳“重滋补、轻口感”的刻板印象,将西式烹饪手法、地方特色风味融入药膳制作,让药膳既保留养生内核,又更贴合现代人口味需求。
“能拿到特金奖,是对我们团队药膳研发能力的最大肯定!”获得特金奖的江苏参赛队代表激动地说。随着各奖项逐一揭晓,大赛在掌声与欢呼声中落下帷幕。此次赛事不仅为各地药膳从业者提供了技艺交流的舞台,更推动了中华药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,为药膳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